【文化拾遗】南下村龙花灯:百人共舞的传奇灯彩

“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它们的存在,曾让每年的元宵节分外明亮,它们不仅照亮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灵,更体现了传统民俗的精华所在……今天的文化拾遗就让我们走进金滩镇南下村,探寻南下花灯那百人共舞的传奇灯彩。




南下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灯彩之村,传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其种类丰富,样式奇特,包括龙灯,花灯,平灯,狮灯,四鱼(即:鲤鱼、青鱼、时鱼、鳜鱼),十蛮(即麒麟、狮子、象、狸、犀牛、马、虎、豹、鹿、独角兽)等,还有陈公赶船。每个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其中,龙灯、花灯、狮灯最受群众喜爱。逢年佳节,百余人组成的表演队伍在村祠堂广场表演,每次都能吸引市内外数千名群众观看,热闹非凡。

71岁的曾达清老人是南下花灯的唯一传承人,老人11岁就开始学竹篾手艺,18岁就已经能和父亲一起外出表演,由于父亲是一名折纸匠,受父亲的影响,曾达清从小对花灯就非常喜爱,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





手艺人 曾达清:我从11岁开始和我父亲学这门手艺,因为我对这门手艺很热爱、很喜欢,我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失传,我希望很多人能知道我们南下的花灯。

曾达清说,一整套花灯做下来要经历画图、折架、剪纸、做花、装裱,最后是画灯等多个流程,至少要历时一个多月。其中,最难的是图样,既要设计好造型,又要懂得竹篾技巧,否则就会中看不中用。





手艺人 曾达清:彩灯最难的是图样,图样因为我做了很多年,印进了我的脑子里面,所以我一看就知道怎么操作,做的彩灯要鲜艳一点。

制作时间长,工艺复杂,市场需求少,并且后继乏人,说起南下花灯的传承问题,曾达清忧虑重重,如今,也只有曾达清的二儿子曾发茂和三儿媳邓莲香跟着他学做花灯。村中已无保存完好的灯彩,愿意学习制作的人少之又少,能熟知并舞动灯彩的也是寥寥无几。





南下村委会书记 曾扬竹:我们村非常重视南下花灯的传承并且已经在积极申请县级非遗项目,县、镇也予以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曾达清的一生中也只是做了三次完整的花灯。第一次是1985年,南下村建祠堂。第二次是在1999年,村里为庆祝建国50周年,重新做了一整套花灯。今年,是第三次重做新花灯,为申请非遗项目特意赶制,新花灯将在中秋节之夜亮相南下,我们更希望这项花灯艺术,能够带着手艺人的温暖,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重放光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