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地生万物,贵比黄金。如何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直都考验着各级自然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近年来,在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两难中,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变难题为课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新经验,提升土地资源的“含金量”,走活走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盘大棋,严防严守耕地红线这根底线,为高质量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实做到节约集约用地 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

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高质量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景德镇市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发挥土地级差收益,在优化土地结构布局同时,有效改善城镇生活居住环境,修缮、兴建城市公益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从而提升城镇化质量,使城市更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老百姓更加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文化新地标、新名片,陶溪川文创街区就是我市盘活存量用地工作的一项成功范例。

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以原国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通过结构改造、环境塑造、活力再造,植入多元业态,凸显文化内核,形成以双创孵化、艺术展览、文化传播、国际交流、教育实训、创意设计、研学旅行等主打品牌和服务平台,汇聚了1.5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创客,是“年轻人的造梦空间”。陶溪川文创街区融传统+时尚+艺术+高科技于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产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文创产业发展升级的样本。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各项制度,为盘活存量土地,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从2013年以来就积极深入开展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在闲置低效用地问题较为突出的昌南新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置的前提下,针对园区不同情况,采取“割、削、调、促、收”“五字诀”进行创新处置。“割”,即根据企业用地中的闲置土地和因确实无力继续投资的多余部分土地割回来,现已割回的土地面积为362.0638亩;“削”,即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投资强度,对已签约但没供地的项目削减拟用地面积,从而达到集约节约用地,提高项目落地率;“调”,即根据规划影响土地不能用,园区把它调到规划内;“促”,即通过园区优质服务,促动、促进企业追加投资,实现企业增资扩建;“收”,即根据不投资、长期不用、没计划、没打算的企业,收回原来供出的土地,2019年至今已收回398.9256亩。

如果说,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是治标,那么,如何预防土地闲置就是治本。据了解,在预防土地闲置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提高入园门槛,从投资强度等方面严格要求,有效杜绝圈地、占地行为发生。入园项目在签约前,先付足额保证金,再签约,有效促进企业按规定要求建设生产,确保土地不闲置。

在这一工作方法的指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大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从2013年至2020年,土地供应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总供应5908.2338亩,收回34宗土地面积合计3122.1707亩,其中2803.8207亩已供应,收回供应率为89.8%,其中闲置391.458亩,闲置率为6.6%,有效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切实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积极推进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中,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有力推进“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高效用地。同时,聚焦高新区主业,结合产业准入、功能区划,结合行业企业实际,确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 等控制性指标。认真梳理历年来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情况,建立台账,制作批而未用土地地块范围图,实行“挂图作战”,分宗制定消化措施。此外,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认真梳理历年来供地情况,根据企业用地建设情况,就企业履行入园协议、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约定开竣工时间、建设情况等汇总梳理,逐一分析比对,梳理出闲置低效用地28宗,土地面积总计约1400亩,按照“一地一策”、分类处置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协同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协作,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守牢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是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一直以来,景德镇市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强耕地保护尤为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强调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 、“西安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大棚房”、“违建别墅清查”等问题做出专题批示,并责成各地严肃查处,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严从重打击各类农地非农化行为及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坚强决心。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嘱托我们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如何强化耕地资源保护,自2019年7月起,景德镇市着手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将构建绿色永续的生态格局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资源保护,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在推进林地生态修复中,景德镇市利用现有的资金和项目,对天然林范围内的疏林地实施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对低质低效天然林和中幼龄天然林进行人工干预,采取人工促进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抚育复壮、补植补造等技术措施,不断提升天然林的质量和功能。对山区丢弃荒地、村庄空闲地、废弃工矿区、暂难利用地的整治,可规划发展部分土地用于林业生产,坡度25度以上的,按照宜林则林的原则,优先用于植树造林,增加林地资源。

在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中,加强退化森林和残次林修复,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昌江、乐安河岸线违法建设活动整治,开展昌江、乐安河流域岸线生态修复。

在推进水环境治理中,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处理处置率100%;开展工业污染整治,强化重点企业排污监管,深入推进化工污染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大生物农药补贴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推广力度,开展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恢复岸线自然生态系统,河道清淤,清理河湖岸线违章建筑残留、滩涂碎石等;岸线植被恢复,在岸线开展绿化工作,重视植被类型配比,强化水土保持和景观功能,近岸湿地栽种芦苇等水生物种,协助恢复岸线自然生态系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进一步严守耕地红线,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2019年省政府下达景德镇市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为129.445万亩,2018年末我市耕地面积138.5876万亩,较2017年末耕地面积净增加1143亩,实现了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耕地数量有增加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数的确定、上报和数据的建立;完成26个项目验收报备,新增耕地8101亩。稳步推进5个土地整理项目,涉及面积16254亩。立项批复增减挂项目18个,面积4148.14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805.7亩。

据统计,2018年以来,景德镇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3601亩,改善了耕作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农业生产成本得到了降低,既提高了农村村集体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我市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用地提供有力保障。

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加快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化化农业的转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耕地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以乐平市为例,该市2019年实施的临港镇古田村等3个镇7个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686.4亩。该市丰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该项目的新增耕地,686.4亩新增耕地全部用于油茶产业、中草药产业的种植,目前已投入资金770万元,解决当地村民就业70余人,人均增加年收入15000元,预计三年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80万元,完成利税15.8万元。依托农业产业形成的基地,带动了周边油茶产业及中草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依托土地开发带业的红利,探索持续增收机制,多途径促使农民增收。

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

强化“资源保障”“亮剑执法”意识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土管法由原8章86条调整为8章87条。其中,保留了38条,修改42条,删除6条,增加了7条。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尤其是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景德镇市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合理利用、节约集约、严格管理,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同时,依托法律顾问团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精简优化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能,特别是在用地用矿审批、不动产登记、“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规合一”等改革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切实提升行政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在强化“资源保障”意识方面,全力服务国家试验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重点项目建设,2019年组织报批40个批次16071亩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充分保障了全市重点项目及重大线性工程、学校公益用地需求。同时完成了6个批次240.138亩农村村民宅基地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审核报批,破解了农民建房用地难问题;积极开展“节地增效”专项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同时制定了企业“亩产论英雄”、工业“标准地”、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4个专项工作方案,并选定我市高新区为“亩产论英雄”试点单位。加大了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力度。截至2019年底,全市批而未用27218亩,批而未用率28.37%。已消化批而未用土地7713.95亩,消化周期从5.2年降为4.0年。同时2018年用地报批9702.68亩,已完成供地6695亩,已使用5234亩。目前,各县(市、区)正在加快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工作;2019年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70宗,出让总面积4508.34亩,出让金97.78亿(其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38宗,出让总面积2547亩,出让金93.53亿元;工业土地使用权32宗,出让总面积1961.34亩,出让金4.25亿元)。完成市本级土地征收69宗,面积3407亩。

在强化“亮剑执法”意识方面,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耕地保护机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制定出台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顺利通过了省级对我市各县(市、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履行情况检查,其中乐平市获得了全省10个县(市、区)优秀考评县市之一,获取120亩用地指标奖励。

近年来,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部门以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为契机,严厉打击各类国土资源违法用地行为,重拳遏制乱占、滥占耕地之风。同时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加强日常监管,强化源头预防,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成效明显,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两年来,共立案查处案件146宗,面积1045.36亩,其中耕地面积288.64亩,罚没款695.33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实现了既查人又查事,为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秩序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景德镇日报 张贝)

来源:手机江西台 

编辑:刘星晨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