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桂源铺》诗新考

2019年12月28日,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举办“庐陵文化高峰论坛”,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籍贯永新县的贺喜老师应邀与会。因为贺喜与她的导师科大卫教授2016年暑假曾来吉水县作田野历史调查,出于当年我提供些许帮助的感谢,她特意捎来一个笔筒赠予我。这是一个红木材质的方形小笔筒,出自台湾省的胡适纪念馆,其正面录有胡适先生书写的杨万里《桂源铺》诗: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正面左侧这一面录有胡适先生题写的跋语: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绝句,我最爱诗。今写给儆寰老弟,祝他的六十五岁生日。适之。 

这个小笔筒尽显古朴大气,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件价廉物美之礼物。它既可领略杨万里的诗文之美,又可欣赏胡适先生俏俊飘逸的书法;既可学习“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理,又隐含着1961年蒋介石、胡适和雷震等人之间的一段历史故事。为此,笔者拟作一番新探。

一、诗题之异

2017年9月27日,吉水县在文化公园举行“万里诗歌万里行”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全县的主会场,来自各单位1300余人集体朗诵了杨万里部分经典诗歌,其中包含《桂源铺》。此前两天,县图书馆负责人问我:“《桂源铺》这首诗,有的书籍和网页其诗题却写成‘桂源岭’,到底是写‘铺’还是‘岭’字才正确?”其实,这只是诗集版本不同而已,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翻阅清乾隆家刻板《诚斋诗集》卷16和民国版《四部丛刊·诚斋集》卷15,诗题均为“桂源铺”,再翻阅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诚斋集》卷15,诗题却是“桂源岭”。

众所周知,“岭”为形声字,本义是指山坡或山道,如《说文新附》载:“岭,山道也。”“铺”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指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如《说文》载:“铺,箸门铺首也。”当今“铺”字是指规模较小的商店,但在古代时多是指设立于官道偏远途中且兼有部分驿站功能的店铺,能为路客们提供食宿帮助。由此可知,“桂源铺”与“桂源岭”之异,只是文字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表明作者题诗地点是一处名叫“桂源”的山区。笔者认为,“铺”与“岭”字之异,应是诗文在后世传存过程中,因旧抄本损坏或者误抄等原因造成,并不影响读者对该诗的阅读理解。但是,因《诚斋诗集》中另有《过水车铺》《宿万安铺》《英石铺道中》《晨炊黄庙铺,饭后山行》等10余首类似之诗,假若从诗意、语境、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习惯等角度综合衡量,用“铺”字似乎更适合一些。 

二、诗意解读

《桂源铺》是一首富于哲理、以四句形式写成的绝句,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浅白通俗,但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将深刻的事理蕴含于大自然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极耐读者咀嚼。

应当说,这是一首极具“诚斋体”写作风格的哲理诗。作者以“不许”作为诗眼,以“万山”来突显困难重重,最后用“堂堂”二字来表达机会的峰回路转和“奔流”的人生哲学。细细品读该诗,我们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时势潮流不可阻挡,一切违反历史主流的行径只会制造骚乱,徒增困扰。犹如这涓涓溪水,纵然有万山之力,也无法阻挡它向前奔跑;作为新生事物,尽管眼前还比较弱小,但务必坚定信心,因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三、题写时间和地点

读者也许又会问:“作者笔下的‘桂源铺’是在哪里,该诗题写于哪一年呢?”

考察杨万里的仕履经历可知,淳熙六年(1179)正月,杨万里任常州知州期满,朝廷安排他任提举广东常平盐茶,职责是整顿盐茶市场。又因继任者尚未到任,直到三月他才辞官回乡,四月到达吉水湴塘村后一直在家“待次”。该年除夕前二三天,杨万里出发赴任广州,还携带长子杨长孺、次子杨次公随行历练。古代行旅主要是依靠乘船,杨万里带着两个儿子且有不少行李赴粤,必然会选择乘船前往。后来,作者将广东任职期间所题写的诗编成《南海集》,《桂源铺》即排列于《南海集》卷1第22个诗题。该诗之前第一首即是《憩分水岭,望乡(二首)》,“分水岭”是指吉州与赣州交界处的山岭,第一首诗中有“南入虔州北吉州”之句,第二首诗中有“浪愁出却庐陵界,未入梅山总故乡”之句,由此可知作者那时已经出了吉州地界,刚进入赣州地界不久。据雍正《江西通志·赣州府》卷13载:“桂源水,在府城西北云泉乡,自麻口经行龙下市至攸镇,入赣江。”可见“桂源”之名是因桂源水而得名,其地理方位是在今赣州市区的西北方向,即赣县境内。另据《江西通志·古迹·赣县故城》卷254:“桂源镇巡司,在赣县北一百二十里攸镇,接万安县界。明初,置在云泉乡桂源铺,正德中迁此。今因之。”细读这段话知:一是赣县攸镇是在桂源水汇入赣江的交界处,此地距万安县城约有60公里,距赣县县城约有40公里;二是南宋时的桂源铺,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明代时已升为桂源镇巡司。

下面我们再来探寻该诗的题写时间。因杨万里九部诗集均按任职地而命名,且“一官一集”,编排顺序基本上是按时间的先后而排列。依循此脉络,可以探寻出作者题诗的大致时间。

《桂源铺》收录于《南海集》卷1,该集第一首诗是《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庚子即是淳熙七年(1180),侧面印证作者是该年春季赴广东任职的。《桂源铺》之前第15个诗题是《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由此可知《桂源铺》的写作时间是在农历二月一日之后。因为此前正值春节,可能是官船档期的耽误以及路途中官员文友们的款待,致使作者行程速度相对较慢。《桂源铺》之后第1个诗题是《社日南康道中》。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季和秋季各有一次,故称作为春社和秋社,由此可推算《桂源铺》是写作于淳熙七年春社之前。春社日是每年清明节前第二个戊日,即清明节前10多天。此外,杨万里一生共存诗4200多首,按9部诗集的创作阶段来划分,他创作的最高峰、最鼎盛时期,平均一天仍不到1首诗,《南海集》卷1中从《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到《桂源铺》共有16首诗。由此可推论,《桂源铺》的题写时间应是淳熙七年(1180)农历二月二十日左右。 

四、胡适为何称“最爱诗”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因倡导“白话文”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从1934年4月开始,胡适挑选自己最喜爱的古代绝句进行校注,并于1952年最终定稿。当时他将此部书稿称作为《每天一首诗》,后世学者多称作为《胡适最爱的诗》,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时书名则为《胡适选注每天一首诗》。该书共录诗105首,诗作者(含无名氏)共有44位,胡适历时18年才编定,且曾多次增删和补校。1937年二月二十一日,胡适选定《桂源铺》诗,特意标注了“此诗可象征权威与自由的斗争”13个字。《胡适选注每天一首诗》一书中共录用杨万里诗13首,其中有《小池》《初夏午睡起》等名诗,录诗之多在44位作者中名列第二,足见“诚斋体”诗在胡适心中的重要分量。

为何胡适要将“最爱诗”《桂源铺》手抄给儆寰先生呢?这是因为1961年台湾发生了影响颇大的“雷震案”。雷震(1897—1979),字儆寰,国民党元老之一,1949年10月随蒋介石去台湾,第二个月召集数人共同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并由身在美国的胡适挂名发行人。那时蒋介石因宣示政治改革之决心,雷震等自由派人士纷纷获得重用。两年后,因该刊物的言论风波,又遭蒋介石的疏远。1959年底,蒋介石两届“总统”任期将满,谁是下一届“总统”,成为台湾人最关心的政治话题。当时社会上盛传蒋介石为了连任要修改宪法,也有人在报刊上刊登“劝进”的明文电报,但遭到雷震及台港在野人士的明确反对。1960年2月,蒋介石顺利当选为第三任“总统”。该年5月,雷震邀请民社党、青年党以及其他无党派报刊发行人召开“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并提议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以推动台湾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的进程。

对蒋介石连任第三任“总统”之事,胡适始终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接受《公论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仅有一句话,就是坚决反对‘总统’连任。”之后接受《征信新闻》记者采访时又说:“我坚决反对修宪。”雷震在筹备反对党期间,曾多次拜访胡适并请他出来担任新党领袖,但均被婉拒。蒋介石却不能容忍雷震等人的“不敬”行为,9月以“涉嫌叛乱”罪名将雷震等四人逮捕。后来,军事法庭以“包庇匪谍、煽动叛乱”罪名判处雷震10年徒刑。当时胡适正在国外,他在复电中明确表示“政府此举不甚明智”,并列举出4条理由,但台湾“政府”不予理睬

1961年7月,适逢雷震65岁生日,胡适甚为想念系于狱中的他,于是亲笔抄写杨万里《桂源铺》一诗,并题写跋语后托人转赠,表示此诗是他“最爱诗”,特意写给儆寰老弟以贺其生日。在胡适看来,雷震入狱事件,自己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愧疚,但他又碍于蒋介石对自己的恩威并用,后来也不便再去探监。1970年9月,雷震服完10年徒刑才出狱。直到2002年9月,台湾“政府”才正式平反该案,其时雷震已去世23年。

(作者:吉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

供稿:杨巴金

编辑:李强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