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寺.后山寺


以前在吉水县三曲滩南边有两座颇有名气的寺院,叫“前山寺、后山寺”,曾经香火旺盛,信徒众多,随着岁月的逝去,时代的变迁,两座寺院先后消失,只是空留名声在世上了。

这是当地其它寺院的图片,估计当年的前山寺,我们看到的后山寺基本上是这个样子,因那个年代经济条件所限,均外观朴素,内设简俗。

前山寺的位置在吴家坊村的南边,现在这里有一个水库,旁边建有县妇幼保健院。听说当年的前山寺有一定的规模,有两重院子,院内有天井,种有铁树,塑有许多菩萨,其中一个是我们村(曾家岭背)里人曾广德捐献的,在菩萨旁边注有他的大名。其父曾堃有,一个很勤勉节俭的农民,他平时上三曲滩,都会带上一个畚箕,路上遇上猪、狗的大便,他会顺便捡回来作肥料。街上的人对他很尊重。村里至今有他留下的一栋青砖砌的房子,而旁边的土砖砌的房子,都在去年作为危房被推土机推掉了。前山寺在解放后一段时间还存在,我们村里有人去那里烧香拜菩萨,并看到了曾广德的名字。其被毁大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具体时间不详,是什么人将其毁掉也不得而知。当年的寺院都有庄田,前山寺周围的大片农田归寺院所有,而前、后山寺是一起的,前山寺被毁后,后山寺接管了这些农田,后来该寺建立了农业中学,把前山寺、后山寺的农田全部接收,作为学校的校田,这似乎是政府行为,学校可没有这个能耐。

当年农业中学,后来的金滩中学的教室,门上还有粉笔写的“初三(3)班”的字样,现在里面堆积着塑料品。

1970年下半年至1972年上半年,我在金滩附中读初中,后山寺的农业中学已改名字,叫金滩五.七中学,初中、高中班都有。因为毛主席在1966年5月7日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革命化大学校。而后这封信风行全国,走五.七道路成了一种时髦,到处办起五.七工厂、五.七农场、五.七学校等等,后山寺的农业中学应该是这时赶潮流改名的。学校有那么多农田,学生既学文化,也从事农业生产,正合适。那时该校大部分时间上文化课,小部分时间干农活,农忙时节则全部干活,插秧、耘田、施肥、割稻子都要干,这时读书倒成次要的了。农忙时我们金滩附中的学生,也会来后山寺帮助干活。记得有一天晚上去前山寺割稻子,学校煮了稀饭慰劳,我交代一个姓李的同学帮我打好稀饭。那个同学很尽心,把我的饭盆子装的满满的,而老师要求,打了的稀饭不能浪费,全部要吃完。我那时挺实在,老老实实把那盆稀饭吃光了,肚子撑了个半圆,难受的够呛,夜晚怎么也睡不着,后悔了一个晚上:当时能偷偷的倒掉一点多好。到现在想起那个嗞味都难受,此后我得到一个经验:肚子饿一点比撑着好。那时学生越来越多,校舍不够,五.七中学就安排学生漫山遍野的找旧砖头。我们金滩附中也参与了此事,一个学生安排一天劳动,要交二十来块砖,砖头不管大小,只要是完整的,就算一块。同学们没办法,只好去挖人家的祖坟,里面有墓砖。我家离后山寺三、四里路,实在找不到砖头,就从家里挑些旧砖头去交差。凭着两个学校的学生,辛辛苦苦捡的这些旧砖头,后来盖起了四幢校舍,解决了部分学生的教室或宿舍问题。那时学校、教育局都穷的够呛,采取这个办法也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估计那时也算是一个创举。

校区墙面上还留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义务教育法、党的教育方针等宣传内容。

后山寺那时已完全没有寺院的样子了,只是原来的那幢带天井、两重院的房子还在,被分割成教室、宿舍,供学生上课、住宿。寺院前面有两棵大柏树,一口井,这井似乎有点神秘的色彩,相传寺院下面压住了一条蟒蛇精,而这口井则是蠎蛇精的一只眼睛。井水暑天凉爽如冰,甘甜可口;冬天热气腾腾,温肠暖肚。这口井长年有水,学校鼎盛时有800多教师、学生,也能满足大家的饮用水。水井旁边有一口大池塘,池塘边上有一棵皂荚树,皂荚籽有一种特殊的功效,用它洗衣服,会产生肥皂一样的泡沫,故叫皂荚。当年大部分同学是农村的,肥皂当时还算是奢侈品,许多同学就用皂荚籽洗衣服,效果还真不错。听我父亲说,“文革”前,公社曾安排那时是大队书记的他,来后山寺农业中学搞管理,36元/个月,但他没有去,是怕学校不好管,还是感到工资低,其原因不得而知。

这是目前校区内最低洼处的一口小池,不知是否就是原来寺院前那口大池塘和水井所在处?

这个房子周围已长满小树丛,可是当年学生的宿舍?

后山寺既是学校,似乎还有点其它的功能。因为那里有农田,便于对一些人的改造,因而金滩公社在“文革"前,曾把一些说过错话,做过错事,但又不够治安、刑事案件的人放在这里,进行劳动改造。我们村里一个姓李的在这里呆过一段时间,具体犯了什么错,没几个人知道。“文革”时期,有一些犯错误的老师,也放在这里参加劳动,进行改造。金滩小学一个姓李的体育老师,因牵涉到一起所谓的反革命标语案,先是下放在我们村里监督改造,后来又放在这个学校里干活,他天天上工,在田里犁田、耙田,都是干些重活、脏活,看他满身泥巴,汗流浃背,很是辛苦,与以前当体育老师时的那份潇洒判若两人。

当年学校的教学楼和操场,已成为浇注涵管的工地和堆放材料的场所。

大概在一九九几年,后山寺的寺院也拆掉了,因为它是砖木结构,木头大多已腐朽,学生住在里面,确实不安全,是以危房的名义拆的。当时尽管南岸村的群众有意见,说寺院的产权是他们的,但政府下令,村民也没办法。学校后来改称金滩中学,只设初中部。在2012年9月,金滩中学也搬迁了,新校址在南岸村南边的教育院区,相隔此地一公里多些。后山寺从办农业中学开始,到现在的金滩中学,前后大约有四十多年,这里培养了数千的学生,他们后来有的成了政府官员,有的是军队干部,更有当教师、当工人的,但大部分是农民,毕竟当年这里称农业中学、五.七中学多年,是否学习的内容与其它中学有一点区别,从而对同学们后来的发展也有些影响?2004年吉水赣江大桥建成后,后山寺周围建起了河西工业园,当时还有几百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就暂时保留了金滩中学的校区。该中学搬迁后,校区都租给别人作厂房、仓库,或者搞涵管浇注的工地等等。2020年7月15日,我到后山寺的金滩中学老校区里面转了一圈,寺院已杳无踪迹,寺院前的柏树、池塘、水井也毫无痕迹。前山寺、后山寺算是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风尘中,只留有一个名字在世上了。我看到公路边上,有一个“后山寺”的公交停靠站。而周边群众讲到这一带位置时,还会说起后山寺,仅此而已了。金滩中学搬迁后,这里还留下了许多当年学校的痕迹,大部分校舍还在。我想找当年我们同学捡旧砖头建起的那几幢房子,可惜没找到。估计过些年这里也会拆掉重建,因为这些旧校舍与旁边的园区建筑,实在是太不般配了。

这是当年金滩中学的大门,现在门口挂了好几个招牌:石灰厂、废品收购站、百盛石材厂、顺发吸水砖厂等,这里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杂物场地。

供稿:西海

编辑:李强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