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 创品牌 助推稻米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吉水县围绕“井冈山”牌稻米公用品牌创建,创新实施“五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助推了稻米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托管面积由2017年的15.49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38.62万亩。201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8万亩,其中“井冈山”牌稻米公用品牌订单种植面积约24万亩,托管项目服务面积约21.5万亩,服务小农户种植面积约17.8万亩,涉及14735户,户均增收2600元。

聚焦三个重点,把准项目实施方向

聚焦服务品牌创建。吉水县是吉安市“井冈山”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重点县。该县充分整合资源和资金,将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井冈山”牌稻米公用品牌订单生产范围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以托管提升品牌,以品牌带动托管。2018、2019两年使用项目资金1247.3万元,项目服务面积达37.68万亩,推动建立了绿色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井冈软粘”和“井冈虾稻”产品品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集群初现雏形。在“井冈山”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服务,有效提升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聚焦服务小农户。积极组织小农户通过品牌订单农业,统一接受耕、种、防、收等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服务规模经营。2019年全县订单面积24万亩,其中小农户订单面积17.8万亩,占订单面积的72.8%;在托管项目安排上,服务区域向小农户占比较高的乡镇、村组倾斜,实行集中连片服务,全县实现3个乡镇整乡推进、14个村整村推进,涉及农户21637户,其中小农户14735户,占服务农户的68%,进一步提高了托管服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

聚焦服务方式创新。以吉水县远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吉水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重点,将全县83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整合到两家公司,各服务组织分别与公司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实行“公司+服务组织+农户”服务模式,实现了信息共享、农机设备共享、服务功能互补。大力发挥服务组织集群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大田托管”服务模式,通过服务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实现了生产托管服务由单一环节托管向全程托管升级。

严把三个关口,夯实项目实施基础

严把作业量确认关。第一步,核实作业的真实性。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和村委会的重要作用,由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牵头,组织村干部入户调查,根据农户作业确认书、承诺书和订单合同,与农户经营权证或租赁合同进行比对。第二步,确认作业量的准确性。机防作业量以农户确认书和平台数据为依据,服务组织必须提供机防作业轨迹,并在县农业农村局装有端口进行查询;机插作业量以机插秧田面积和电子监控数据为依据,服务组织必须提供育秧秧盘数据和作业轨迹图;机烘作业量以收购凭证和银行流水账为依据,服务组织必须提供收购付款银行流水账,以银行流水账倒推烘干量,现金支付不计作业量。

严把服务质量监管关。根据《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了各环节的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细则。各服务组织作业结束后,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入户调查和电话抽查,对作业质量不达标的,不得享受项目资金补助。每年召开一次服务对象代表座谈会,对服务组织的服务程序、服务协议和服务质量开展满意度测评,评议结果作为下年申报依据,对服务对象意见大,多次不履行承诺的服务组织实行“黑名单”管理。

严把项目资金拨付关。坚持“先服务、后补助,谁服务、补助谁”原则,严格控制补助标准上限,扩大小农户受益面。第一步,服务组织自查和汇总,整理相关服务资料并建立台账;第二步,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根据作业量确认依据、服务质量情况对服务组织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第三步,县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验收情况进行审核,并将服务组织作业情况予以公示。履行上述程序后,县农业农村局把验收核定的金额拨付给服务组织。

做实三个载体,提升项目实施质量

做实业务指导载体。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对各服务组织开展技能和项目管理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种机手600余人次。目前,全县组建了18个乡镇项目实施指导组、249个行政村服务站,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项目实施指导队伍体系。

做实联合体服务载体。以吉水县远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吉水县中波供销农业有限公司为平台,组织全县21家机防服务队、23家机烘服务队、19家收储服务队、8家机插服务队、12家粮食加工企业分别与两家公司实行联合,组建了吉水县远农生态农业公司联合体和吉水县中波农机公司联合体,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了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

做实平台监管载体。吉水远农生态农业公司立足于服务绿色水稻生产,开发了现代绿色水稻服务平台(MCRP平台),加盟组织在该平台注册;吉水县中波农机公司充分利用大江农业服务平台,公司设立服务总账号,加盟组织注册分账号。县农业农村局装有两个平台端口,随时可以查询,为全程服务、全域监管提供保障。

破解三个难题,提升项目实施成效

破解“小农户”实现“大生产”难题。目前,该县土地流转率36.8%,小农户家庭经营还占大多数。把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政策重点支持对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与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相结合,积极调动了公司服务小农户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多环节托管和大田全程托管,提高了小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通过项目实施,大力发展生产托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地怎么种问题,减少了季节性抛荒,提高了水稻复种指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年来,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县水稻播面由2017年的123.7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28.3万亩,全县扩面增收约2100万元;每亩节约成本110元左右,为农户增收2200万元;每亩增产30公斤,为农户增收1300万元。经测算,扩面、增产、节本共为农户增收5600万元以上。

破解水稻生产短板。机插是当地农业生产的薄弱领域,是制约水稻生产发展的一大短板。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聚焦这一关键环节,采取服务组织投资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两个工厂化智能育秧中心和6个玻璃育秧大棚基地,单季育秧能力达4.2万亩,2019年机插面积达5.6万亩,实现了水稻机插零突破。

强化三个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有力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县领导亲自挂帅、部门领导靠前指挥、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建立了县农业农村局责任主体、县财政局监管主体、乡镇实施主体工作机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强化经费保障。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现代绿色水稻服务平台建设安排了100万元补助资金,为工厂化智能育秧中心建设安排了800万元项目资金和80万元的配套资金,为培训服务组织操作人员安排了20万元培训经费,项目实施得到了有力有序推进。

强化宣传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吉水县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实施方案》在政府信息网站进行公示;结合农业大讲堂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将项目政策进行培训和宣传;多次召开托管项目实施调度会,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实施范围、支持环节、补助标准及操作程序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托管服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供稿:皮文军 刘立武

编辑:李强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