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换新颜 ——泰和县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速写

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近年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苏区干部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在推动秀美乡村建设、红色旅游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下功夫求实效。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乡村,所见所闻让人感到新风扑面,昔日的红土地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

发扬苏区干部作风 建设秀美乡村

中共万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沙村镇刘家新村是中共万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为了改变村庄的旧面貌,自去年该村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点以来,沙村镇镇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该镇围绕打造“党建+乡村治理”示范点和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的目标,严格按照“清净整洁、和谐宜居”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刘家村综合治理。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发动社会捐助和投工投劳;另一方面,通过召开村组动员会、夜晚上门入户向群众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惑答疑等形式,不断提高群众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走村入户夜访,进行微协商、微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扫清了环境综合治理上的障碍,实现了人人参与,家家出力。

刘家新村一角

在整治过程中,村干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让出自留地作为规划用地,带头拆除破旧的房屋和附属建筑物等。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村民们纷纷加入“自拆+帮拆”行列,主动清扫房前屋后卫生,主动清理物件,主动配合整治自家土坯墙围栏。一时,刘家村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秀美乡村建设的高潮。据统计,近两年,该村先后拆除危旧土坯房20000余平方米、蓝色铁皮棚3000余平方米、土坯菜园围栏2300米、旱厕20余座,清理水塘、沟渠淤泥约113吨。一个清净整洁、生态秀美的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

绵溪村一角

绵溪村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明显,沙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和统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倾力打造“生态绵溪”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该村已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彩色沥青游步道、游客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和莲虾体验园,葡萄、火龙果采摘园等基地。景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绵溪村因此荣获江西“十大秀美乡村之锦绣村”称号。

依托丰富红色资源 打造旅游品牌

小龙镇白云山村是第二次反“围剿”白云山战斗所在地,这里红色资源丰富,现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毛泽覃旧居、红军医院等红色历史遗址,还存有当时的战壕等。近年来,小龙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抓手,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毛泽覃旧居

2016年,白云山村顺利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了改善白云山村旅游条件,县、镇、村多方筹措资金近400万元,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县博物馆争取到苏区红色文物项目资金191万元,对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毛泽覃旧居、红军医院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即将开展布展工作。县文广新旅局还将白云山旅游扶贫项目纳入到《泰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统一谋划,并将开发利用白云山红色旅游资源列入《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予以扶持。目前,白云山村红色旅游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和规划设计,近期将加快建设。

白云山礼堂

为配合红色旅游产业扶贫,小龙镇争取到南昌市泰和商会捐助28万元用于白云山礼堂的修缮和改扩建提升工程,进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办了白云山客栈,把礼堂打造成一座精品民宿,日常可接待游客50余人。同时,商会还通过向会员众筹方式筹集资金,将白云山礼堂打造成商会的户外活动拓展基地,以此带动白云山村农家宴、民宿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据统计,去年以来,前来白云山村参观旅游的游客达一万多人次。

发展山区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老营盘镇是“江西革命三杰”之一袁玉冰烈士的故乡,也是第三次反“围剿”老营盘战斗所在地。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较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告慰先烈,让百姓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采取政府引导、干部帮扶、专业合作社带动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老营盘镇干部在蜜蜂养殖户家了解养蜂情况

该镇根据山区特点和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肉牛、家禽、蜂蜜、杉木、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了增强扶贫的针对性,该镇全面筛查了在家务农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情况及意愿,厘清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题,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业产业。通过帮扶干部对接、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田教授等提供技术指导,以及申请小额信贷等方式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困难。目前全镇有36户在家务农贫困人口自主发展产业。

蜜蜂养殖户正在收获蜂蜜

老营盘镇群众素有中蜂养殖的传统习惯,2019年以来,该镇依托老营盘镇鑫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一村一社一基地”实行“合作社+产业大户+农户”的养殖模式,合作社包蜂源、养殖大户包技术指导和收购的“三包服务”,积极带动全镇蜜蜂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养蜂规模达4000余箱,年产蜜4万斤以上,年产值250余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41户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年均增收5000余元。

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老营盘镇组织专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对接,由合作社对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分级、包装、检测等,依托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和镇政府联系的渠道实现农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E邮”两个平台入驻社会扶贫网,拓宽销售渠道,使全镇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来源:手机江西台

编辑:刘星晨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