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砥砺奋进正当时 乘风破浪再扬帆—乌江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金秋十月,天蓝地绿,秋风飒爽;沃野平畴,谷穗飘香;交通便捷,川流不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古老的热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幅幸福、富裕、和谐、美丽的古镇新貌画卷正徐徐展开。

进入新发展阶段,乌江镇踔厉奋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奋力实施县委“四区融合、大美吉水”战略,以建设“实力乌江、美丽乌江、和谐乌江”为中心,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筹,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要发力点,不断厚植教育、医疗等民生福祉。2021年,乌江镇先后荣获2021年度吉安高质量发展考评优秀乡镇、第五届吉安市文明村镇、2021年度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第一名、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先进乡镇第一名等光荣称号。初心如磐,奋楫争先,乌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组织建设卓有成效 党建品牌不断深化

乌江镇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抓党建,保先创优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深化拓展、亮牌登高,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新的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动能”。

强基固本,推进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三化三争”主题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按照“六个一”标准打造乌江党建示范点,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全面开展“扛旗争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干部工作业绩与绩效挂钩,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能力作风明显提升,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深化拓展,凝聚最强合力。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坚持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推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制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举办“专题读书班”“夜间小课堂”等活动,列出学习计划,引导干部自觉主动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组织机关干部到周边乡镇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等一线进行学习调研,取长补短,激发信仰之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工作效能。

亮牌登高,争创党建品牌。一是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组织、作风、能力“四个过硬”标准,着力打造绝对忠诚、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模范机关;二是“党建+产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实行“红小二”项目负责制,精心挑选1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镇村党员干部组成“硬核红小二”队伍,发挥科学谋划、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发展服务的作用,并由“红小二”带头领办、专办,为乌江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按下“快捷键”;三是“党建+服务”锤炼过硬党员干部队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乌江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吹响抗疫“吉先锋集结号”,筑起“红小二”战役堡垒。第一时间组建了15支“吉先锋红小二”疫情防控党员服务队,在农贸市场、村口等处设立20余个党员先锋岗,组织镇村干部和党员吉先锋志愿者共400余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重点人员排查、核酸录入信息、防控物资发放、卡口值守等工作。制作《同心抗疫,“静”待花开》等微视频,为抗击疫情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政务服务有效提升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务服务有效提升。编制“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帮代办”事项清单,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实现“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和“好差评”系统全覆盖。依托“赣服通”、政务网和微信等网络平台,配备智能导询机,设立预约和叫号服务。规范村级便民服务项目,按照“全程代办”模式提供代访、代询、代办等服务功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开展“干部联万企、当好服务员”主题活动,做好暖心帮扶,全力以赴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推动工业项目提速增效。安排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市场主体713家,做到询困难、送政策、强服务。对引进的重点企业成立专班,做好企业帮扶,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半年为企业解决问题5个。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项目,攻坚克难抢进度,努力形成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电子信息、数字声光等主攻产业招大引强,于6月初赴深圳、东莞等地招商,目前掌握有效信息3条,并正在积极跟进。山旭电子污水处理池及厂房一、二楼室内装修紧锣密鼓建设中。与投资4.9亿元的江西吉润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项目协议和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土地流转租赁协议。抓好项目建设,突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项目5000万元资金,建设乡村旅游乌江史前环壕遗址项目,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专项债项目、美丽乡村、厕所革命等项目建设。

集镇建设形成新格局。2016年城镇规划建设面积扩充,乌江新型社区工程建设顺利竣工,永吉线“白改黑”工程竣工,老农贸市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2018年按照县域东部门户镇、商贸型城镇定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镇区面积扩增至2.08平方公里。近两年投资300余万元完成迎山路景观大道建设、投资约70万元新建了生态停车场。投资1千万元的圩镇自来水安装工程主网工程已完成,实现入户率90%。投资80余万元对永吉大道进行改造提升,投资20余万元在乌江路、念二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投资1450万元,完善了圩镇污水处理系统。今年启动了新型社区五期国有土地出让,商贸综合体建设已选址并在初步规划,完成了老加油站地块的规划设计文本,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9月底完工。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坚持“以产兴镇、以镇促产”,加快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构筑“硬支撑”。

深挖资源禀赋,做优唱响乌江品牌。将富硒鸽、蔬菜、绿色水稻三大特色产业,通过“能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种形式,将农户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把产业发展落到带动村级增收、农民致富上来。创新方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互联网+产业化升级”。民康鸽业拟投资78万元用于引进智能化数控设备,推广自动喂养技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推广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

创新工作思路,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坚持从资产带动、产业提质、能源增收等方面勇探索、求突破,在枫坪、凫冲、新田等村率先改革试点,采取“支部+合作社”方式,大力发展油菜、九月黄、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肉鸽养殖等产业,带动村集体、企业、群众多方共赢。今年以来,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1.2万元,村均达11.6万元。其中,凫冲村抢抓省工信厅挂点机遇发展光伏产业,并支持民康鸽业家庭农场二期顺利投产,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新田村流转506亩林地种植中药材,为村集体增收约110万余元。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发展

民生项目蹄疾步稳。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守护群众“米袋子”。积极助力群众“肉篮子”,引进温氏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入驻,一期项目占地368.8亩,建设面积约135亩,栏舍11栋,总规划投资1亿元。稳步推进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建设,余江村4.2公里“建制村双车道”项目已经开工,路基已整好。乌江坪、坪上及岭上三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紧锣密鼓施工中。争取水利专项债320万用于电排站建设、渠道修复等。抗旱时期积极引导村民生产自救,钻打机井8处。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执行好“三类人员”动态监测,落实好政策,加强“两业”帮扶、“智志双扶”,杜绝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目前全镇所有衔接资金项目已完工,资金拨付率达80%,脱贫户就业率达到80.9%,核实省外务工、县外省内务工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人员182人次。新增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截至目前,全镇“三类人群”监测户对象共有17户,已消除风险10户,未消除风险7户。

农旅结合彰显品牌特色。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政府引导、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连续举办油菜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拉动了周边消费,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和江西日报等数十家重量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周边县乡朋友圈纷纷转发,油菜花节美丽乌江的形象深入人心。

社会治理持续优化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社会治理稳定向好。创新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以“胡开生工作室”为样板,标准化打造镇村两级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充分整合多部门资源,倡导“一站式”调解,让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市域治理、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工作。汲取“唐山打人事件”的深刻教训,做实做细精神病肇事肇祸患者、刑满释放等重点人员管控工作。

人民生活安全有序。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抓细人员摸排,分类管控,督促进出重点场所人员落实“三验一戴”并扫场所码,分村推进全员核酸检测。加强高速口值守,严控“外方输入”,细化数据摸排,紧抓闭环管理。分村推进全员疫苗接种。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协同相关部门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要求当场整改。制定了2022年防汛抗旱、消防应急演练预案,开展了相关会议培训以及现场演练。建立了森林防火责任制度,实现山塘水库巡察巡防全覆盖。暑假期间,加大秸秆禁烧及防溺水宣传力度。在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前,开展了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排查化解行动,化解矛盾纠纷34起,做到了风险可控,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和谐秀美乌江为目标,坚持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积极践行普法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辖区内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大非法采砂打击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加强大气扬尘治理,强化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执法监管,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大禁烧、禁燃、禁爆宣传力度,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辖区林地面积14.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60.6%。境内中华山、油菜花海、楠木林、花卉苗木等“绿”元素丰富,建成了蕉源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责编:向佳

二审:郭海红

三审:刘麓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